油溪好風(fēng)景,秋似山外春

來源:紅網(wǎng)新寧站 作者:劉小廳 編輯:redcloud 2019-11-03 20:33:27
—分享—

  說起新化的地名,使用頻率最多的漢字是溪,溪者,世世代代流淌的水也,以溪命名,既形象準(zhǔn)確,簡潔易記,又有人丁興旺,子孫繁衍不息的寓意。在眾多的溪河中,最讓人繾綣纏綿的是油溪。油溪河原名“尤溪河”,因紀(jì)念“九黎之君”蚩尤而名,后因河水清澈如油而更為現(xiàn)名。油溪河位于資江東岸,為資水的一級支流,由東向西北走向,發(fā)源于冷水江市錫礦山辦事處高峰村的蓋頭山,全長134公里,落差703米,流經(jīng)新化縣境內(nèi)67公里。深秋時節(jié),應(yīng)老家是新化吉慶的易忠甫邀請,九名云淡風(fēng)輕的老友結(jié)伴去油溪河觀光。

  觀四時之景,極致是清秋。走進(jìn)群山莽莽的“梅山古國”腹地,來到“中華生態(tài)峽谷第一漂”的油溪河漂流起始地油溪橋村,便陶醉在色彩斑斕的秋韻中。粉墻黛瓦的村部宛在一座中國山水園林的中央,兩岸清山相對出,一泓碧水入畫來。亭臺樓閣,巉巖飛瀑,長虹飲澗連兩岸,古橋流水繞家園,古韻芬芳。村容整潔,屋舍儼然,村部大門口“全國文明村”“全國百強特色村社”“國家AAA景區(qū)”等牌匾熠熠生輝。古橋頭有一仿古茶樓,外為臺,內(nèi)為閣。牌樓上書“油溪村”匾額,門柱上有一幅對聯(lián),左聯(lián)云:“千年翠柏滄桑閱”右聯(lián)曰:“百里油溪錦繡游”。臺內(nèi)正中上方彩色匾額為“論道油溪橋”。坐在貼水而建的茶室歇息,沏一壺清茶,就一縷茗香,欣賞濃墨重彩的山水,幾許禪意,詩意盎然。

  站在橋中,但見危崖峻峭,穹嶂參天,石齒鑿鑿,束水奔流,若無古橋聯(lián)通,隔澗而見的老鄰居,也實難一聚。古橋為半圓單孔石拱橋,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(1747),距今有272年的歷史。該橋全部用巨石砌成,長53.3米,寬8米,高22米,獨特之處的是它只有一個橋礅,另一端直接建在懸崖上。民間流傳,當(dāng)時百人修橋,只有九十九人吃飯,有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暗中相助,親手打造一塊拱橋合攏用的尖石,絲紋不差,天衣無縫。橋面近期經(jīng)過整修面貌一新,唯有橋墩長滿苔蘚的青石上還留著歲月的墨印。橋另一端左邊懸崖峭壁上有一八角涼亭,亭聯(lián)云:“和吟江風(fēng)興云水,要津度遠(yuǎn)礅泰安”好一個“礅”字耐人尋味。橋頭左右方是公路,正前方是一條花香滿徑的仿古長廊,即油溪橋村歷史文化長廊,右墻上黑白的照片、彩色的畫卷,記錄著油溪橋村的今昔巨變,特別是近12年來,從偏僻落后的貧困村到全國鄉(xiāng)村振興示范村的奮斗史,令人憾嘆。左邊是村廉潔文化教育基地,斑斑駁駁的枯荷,干皺的莖桿頂著凋零的黃葉,迎著淡淡的秋風(fēng),直立于明凈的水面,疏影橫斜,幽香靜謐,宛轉(zhuǎn)豁達(dá),佝僂的傲骨駐藏著頑強不屈的信念,幽幽的禪意和超脫的意境,枯荷之美,美到獨特。難怪古今文人墨客如此地垂青,留下了許多名篇佳作。“秋陰不散霜飛晚,留得枯荷聽雨聲”的些許念想。“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頭”的清新。“憑闌自愛秋容淡,閑數(shù)殘荷幾朵花”的從容。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漣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遠(yuǎn)益清,亭亭凈植,可遠(yuǎn)觀而不可褻玩焉”的品格。因“蓮”與“廉”諧音,蓮花便成了廉潔文化的物象。到此一游,潛移默化,潤物無聲,絲毫不遜于接受一次生動的廉潔文化教育。

  去油溪河旅游,首選是漂流,全程12公里,落差300多米,沿途穿越28個峽谷,漂過36個深潭,48個險灘,39個回灣。油溪河漂流集原始、野趣與驚險、刺激為一體,加上旖旎的自然風(fēng)光,被專家學(xué)者譽為“中華生態(tài)峽谷態(tài)第一漂”。因錯過了時令,我們只能忍痛割愛,去上游乘船游覽。

  沿著昔日的茶馬古道前行,過漂流碼頭后不足2公路,到達(dá)晨光大壩,兩條清澈如油的河水在此交織匯成平湖。壩下是深澗,秋水瘦谷,河床裸露,一川滄桑。因水位抬高,壩上的山巒顯得溫溫柔柔。山巒、水色、樹木、花草之影重重疊疊,深水靜流,孤寂無聲,油溪河仿佛在沉睡中,水兼天一色,湖山共清夢,好一幅水丹青。滿載一船秋色,平鋪十里湖光,乘船右行,小船仿佛在一匹綠綢上滑動,輕盈如燕。一湖秋水蜿蜒曲折,小溪縱橫纏綿而至,兩岸青山連綿不斷,綠樹蔭蔽不見人家。蔚藍(lán)的天空幾縷白云淡淡的漂過,倒映在水中,蒼翠的遠(yuǎn)山一夢煙嵐攘攘的蒸騰,籠罩著周圍,多彩的叢林千簇黃葉簌簌的翻飛,漂落到草叢,碧綠的湖水萬朵漣漪鱗鱗般涌動,輕撫至河岸,讓人分不清是夢幻還是真空!水鳥仿佛是這方水域的主人,一會兒在低空盤旋,一會兒貼水飛翔,好似在巡視自己的領(lǐng)地,最喜水鳥踏波而行,矯健的身姿,輕盈的步伐,靈動了一江秋水,一身水上漂的功夫讓人折服。水鴨也不甘示弱,或在清波中徜徉,或在綠水中嬉戲,悠哉游哉,野趣橫生。攜一簾秋韻,悠然前行,綠水如鏡,鏡里如花,花開如夢。“快看,風(fēng)雨橋”,恍然若夢時被同伴們的尖叫聲驚醒,突見一座古樸的風(fēng)雨橋靜靜的橫臥在峽谷兩岸,與它背后的巨大的巖壁渾然一體,只是顯得狹小而細(xì)長,滲透出一種別樣的美感。

  楊洪巖風(fēng)雨橋,橋隨巖名,以河中央礁石為基,砌青石為礅。木制長廊結(jié)構(gòu)。在4排92根木柱上鑿孔打眼,以榫銜接,斜穿直套而成,頂上、橋外腰身覆蓋小青瓦,兩端為彩繪三檐翹角牌樓,雕刻小巧玲瓏的青龍白虎,橋長46米,寬4米。相傳為新化、安化兩縣鄉(xiāng)民合建。據(jù)橋上牌文記載,此橋始建于明崇禎年間,為三礅兩孔石拱橋,距今有近400年的歷史。現(xiàn)橋建于清光緒二十二年(1897),有120多年,木梁木柱仍完整無缺。千萬別小瞧這座樸質(zhì)無華的小橋,它有過昔日的繁華,見證過油溪河水運和茶馬古道的興衰。此處為“梅山古國”的腹地,油溪河是新化第二大支流,古時靠水運為主的交通引來商賈云集。它毗鄰安化老縣城梅城,相距僅50余華里,是新化通安化的咽喉要道之一。昔日安代、新化的茶馬古道有二個集散地,安化的梅城,新化的榮華,它北接梅城,西連榮華,必然有著自己的茶馬古道,只是因為陸路運輸?shù)呐d起,往日繁榮的茶馬古道才退出歷史的舞臺。

  楊洪巖山腳下有一古寺,因山脈起伏,宛若青龍起舞之勢,故名青龍寺。相傳,秦皇甲子年五月二十一日,山腳下的一戶朱姓人家出生了一名獨子,取名才能,佛號諸天,他天資聰穎,精通佛道醫(yī)術(shù),擅長草藥,妙手為春,為民治病,口碑載道。他死后,上帝垂憐,賜封為諸天佛祖,人們?yōu)榱思o(jì)念他,修建寺廟供奉,故青龍寺又名諸天寺。寺左有一古柏,已愈千年,七個枝頭,狀形傘型,蔥蘢繁茂,相傳為諸天七位妻妾演化倍伴諸天佛祖,令人嘆為觀止。盛傳此寺香火靈驗,香客不斷,因趕時間,我們一行人沒去觀賞。

  過風(fēng)雨橋前行100多米,到楊洪巖水電站,壩高33米。兩山峽峙聳云天,絕壁危懸直撲面。峭壁徒崖,壁立千仞,如幕如屏,一水束來,峽谷千尺,如壑如淵,怪石嶙峋,綠水凝滯,水面寬僅20余米,此處人稱“梅山大峽谷”,為典型的江南河谷風(fēng)光,有人說它是濃縮版的小三峽。乘船而上,巖溶風(fēng)貌迤邐而來。右山高聳,青崖如黛,刀削斧劈,徘徊于江岸,左壁矗立,赤幕若霞,鬼斧神工,曼延至江心,兩山隔水相望,形成一個隘口,仿若天門,船至壑底,仰望長空,峽谷云天,難見曦月。過天門,豁然開朗,百峰爭雄,氣勢磅礴,巖上過峰,峰巒疊嶂。受風(fēng)化、雨蝕、崩塌等因素影響演化出來裸露的巖石,奇特的峰林,密布的峽谷,崩塌出來的馬蜂窩不時展現(xiàn)。受擠壓形成的褶皺,彎斜的曲線粗野豪放,裸露的石壁五顏六色,圖案異彩紛呈。峽谷幽壑,九曲回腸,碧水流韻,低吟淺唱。蒼松勁柏,茂林修竹,草騰垂掛,翠色盈目。露冷菊花,霜寒紅葉,風(fēng)捎翠竹,水拍綠岸。藍(lán)天、白云、青山、綠水、紅楓、黃菊、灰茅色彩斑斕。這是一座純天然的巖溶地貌博物館,這是一軸絢麗多彩的山水畫卷,游人無不沉浸于這方醉人的山水中。

  船行八里到到達(dá)車田江水庫建軍電站,上岸步行,又見另一番景象。一座高100多米,長達(dá)數(shù)公里的山脈巍峨壁立,山頂部有幾層并不連貫,呈“之”字型的巖壁上散亂地生長著矮小、發(fā)黃的灌木,似帶如梯,增添了幾分層次感。底部“產(chǎn)狀”的巖石層層疊疊,線條清晰流暢,灰黑色的山體仿似用秦磚壘砌而成,雄渾碩博,構(gòu)成一道屏障長城??部啦黄降暮哟瞾y石攢擁,大小不一,形態(tài)各異。溝水清澈,時現(xiàn)時斷,流聲或默默,或鏘然,給死寂的山溝帶來一絲生機。漫步于此,有一種蒼涼靜穆的壯美之感。

  回程,順流而下,換了個角度看水色山光,斜陽夕照下的油溪河更加瑰麗豐盈。遠(yuǎn)處沒有遮掩的山巒頂部被鍍上了金邊,金光璀璨,如盛開的黃菊,惹人喜愛。金色的陽光,通透的山林,斑斕的樹葉,朦朧的嵐煙,碧綠的湖水,瀲滟的波光,靈動的扁舟……無邊的詩意曼延而來,穿越其間,宛如誤入仙境,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。

  夜幕下的油溪橋,彎月如鉤,星光閃爍,霓虹燈裝飾的古橋、亭臺樓閣嫵媚入骨。輕風(fēng)柔柔,如伊人呢喃,澗水潺潺,仿似穿越幾千年而來的古樂,娓娓動聽。夜闌珊,枕一簾秋韻酣然入夢。

  清晨的油溪橋,江煙繚繞,霧迷津渡,霞光淡染,溫潤心房。剪一抹秋色,攜一米陽光前行,愿油溪橋村帶著春的生機,夏的絢爛,秋的碩果,砥礪前行,在鄉(xiāng)村振興示范建設(shè)中更加輝煌。

來源:紅網(wǎng)新寧站

作者:劉小廳

編輯:redcloud
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mozhaopin.cn/content/2019/11/03/10572337.html

閱讀下一篇

返回新寧新聞網(wǎng)首頁